题:青海:电力引擎带动高原特色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9月,初秋的阳光正好,湛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一垄一垄的金黄,一坡一坡的绿色,在天地间勾画出大片大片绚丽的组合色块田野河畔,山谷沟壑,处处是一派壮丽的乡村画图景
最近几年来,在电力引擎带动下,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门源回族自治县大力调整农牧业种养产业结构,奋力推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现代化,勾画着新时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近段时间羊肚菌,赤松茸还有香菇的产量都在增加明年,我们计划扩大种植,再扩建80座大棚,生产200万个菌棒,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日前,门源县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副经理冯铁林,对前来排查输电线路的供电员工杨明明说着明年的打算
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基地是门源县浩门镇一家大型特色农产品基地,占地1300亩,现有200多座温室大棚得益于适宜的高原冷凉气候条件,这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质高,口感好,在全国各大省市一直供不应求
过去由于高原温差变化大,农作物出苗率偏低,减产如何让大棚特色种植实现稳产,增产,拉动群众致富增收,让农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种植基地在十三五期间开始走电气化之路,采用喷淋,卷帘等智能电气化设备,助力农业生产能控,在控
产业发展需要电力先行2020年底,门源地区的供电可靠率为99.6854%,相比2015年99.5623%提升了0.12个百分点,农村户均平均停电时间由31小时缩短至目前的16小时门源县供电服务中心牟力君介绍道
稳定可靠的电力,有力支撑了我们大棚的升级和种植用电需求通过电能设备,可以精准控制大棚生产温度温度,大幅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成本相较以往,平均亩产量增加了8%左右介绍电气化种植带来的变化,冯铁林喜上眉梢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门源奶皮是门源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一直以来,奶皮制作是门源回族妇女从事的一项家庭传统手工业,已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过去,农村妇女们为了贴补家用,守着一口锅不停地熬制,火候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粘锅糊锅,白白浪费了牦牛奶,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门源县伊源奶制品公司总经理米志强说
为了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四年前米志强和父亲一起创办起了奶制品企业,让特色产品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同时,带动了一万多户农户从事奶牛养殖和奶皮加工
10千伏芸三路担负着奶制品厂的供电任务,这条城网线路负荷较大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现在经过改造,县城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为4.99千米,比2015年缩短了2.65千米,供电质量显著提高,有力保障了企业快速发展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汪世栋说
有了稳定充足的电力,门源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我们与全县5000多户奶牛养殖户签订了购销协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不断提高了畜牧产品附加值,带动3220余名农村贫困劳动力从事加工半成品奶皮,带动2740余户从事奶牛养殖,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米志强介绍道,目前,通过现代化的生产,门源奶皮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人无我有的绿色食品,年产达到了200吨,约50万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