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纪元三年,中国人民迎来了疫情下第3个清明节。
可能真是过了太久,久到我都忘了以前的清明节是怎么个过法,回忆里也只剩下一些闪烁的片段:
被雨水打湿的白色菊花,
湖面上漂浮着薄雾,
孩子们抱着风筝大喊大叫。
还有山顶的人海,
夜晚的步行街,和奶茶店漫无边际的长队
hellip,
曾亲身经历的画面,却陌生得好像是属于另一个人的前尘往事不知以后出生在新冠纪元的一代听这些故事,会不会跟我们读历史课本一样怀疑
那些呼朋唤友,在兰亭之畔曲水流觞,沂水之中沐浴吹风,或者冒雨去杏花村喝上一壶酒的人们,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是的,故去之人因我们的纪念而存在,这正是清明节被赋予的含义同样,将来也会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现在的我们
01,不变的
清明节,本质上是个哀而不伤的节日,虽然这几天总会下雨。
这是因为清明起初只是单纯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天清地明,意味着春耕的时机到了。
真正的节日,其实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对大臣介子推的纪念直到宋元时期寒食与清明合流,清明节才正式取代前者,成为汉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起源来看,清明节自诞生开始就承载着三重含义。
首先是自然属性清明时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人们往往趁这几天出门郊游,舒展在冬日蜷缩的身心,感受春天的气息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作踏青节,三月节
代表性的习俗是祓禊,即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兰亭集序》中写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论语里也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载的都是这件事
其次是社会属性原始社会钻木取火,火种是头等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时节,因此人们在新火未到时禁止生火,需要事先准备好糕饼等熟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因此节日期间也流行蹴鞠,荡秋千和打马球,本是用来抵御冷食造成的肠胃积滞,后来代代相传,便成了清明习俗之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清明节的精神属性介子推死后第二天,他生前靠着的那株老柳树死而复生,被晋文公赐名清明柳,这一天便被定为清明节
于是,后来人们都在这一天怀念故去的亲友传说清明节这天阴阳两界短暂开放,灵魂得以回到人间探望家人和故居,来缓解思念之苦
古人因此发明了风筝,在世之人把对已故之人的慰问和怀念寄托于小小纸鸢,在这一天传送给在人间飘荡的亡灵。
清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清明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意象这一天既是清冷萧瑟的,用来缅怀亲友,也是热闹活泼的,用来约上好友外出游玩
这就是中国哲学独特的地方:慎终追远的哀思和踏青游玩的欢乐,眼泪和笑语,两种看似矛盾的情绪与形式,在清明节这天达成奇妙的和谐。
这是儒家的哀而不伤,也是道家的冲气以为和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底层色彩,这是永远不会变的
随时代而变化的,只有我们怀念故人的方式。
02,变化的
上古时期至今,中国人的存在单元从宗族演变为家庭,再到如今孤立为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是逐步削弱的。虽说不违法,但是也要时时刻刻打起十二分精神,在烧纸,烧炮竹时,保护好现场。
但无论如何,生老病死都是绕不过的话题,因此清明节始终没有失去它的意义,可是它的活动形式却在不断发生变化。
先秦以前,中国人死后是没有坟墓的。
《礼记middot,檀弓上》记载:古也墓而不坟就是说没有坟堆《礼经》云:古之葬者,不封不树没有墓碑,也不在上面种树
春秋时期,古人的坟墓上才出现了唯一标志《春秋纬》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
直到此时,上到天子下至黎民,坟墓上都是不立碑的但那确实是中国人对死去之人最重视的一段时期,这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中
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宗庙进行从天子,诸侯到大夫,在祭祀人员和祭品上都有系统化,程序化的定制,非常庄严和隆重
仅存的天子宗庙:太庙
百姓没有资格建庙,不敢用也拿不出什么太牢,少牢的祭品,清明节这天便随便找个水边,桥下,山顶,屋脊祝祷一番,也就罢了。
汉代以后,祭祖礼仪逐渐演化成我们熟悉的方式无论大姓,大户划一块风水宝地,还是穷人家在田间地头垒几座土馒头,祖坟都有,区别只在能不能冒青烟
至于清明节的活动程序,逐渐形成固定系统首先清除杂草,乱石,再看石碑有无破损,坟堆需不需要加土然后摆上祭品,上香烧纸钱,最后跪拜一番
这套程序虽然与先前大不相同,但主体思想没有变化从上古时期烧柴,先秦时期烧艾叶,到汉代佛教传入后烧香,都是在清明节这天让先祖灵魂享用香气
我们把这些思想统称为迷信,新时代破除封建迷信后,清明节的主流活动又发生了变化。
物质方面,出于环境保护,烧香烧纸钱的少了,一般是献花,精神方面,跪拜的少了,无论扫墓还是默哀,主要出于生者单方面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返璞归真。
最主要的改革还是火葬一方面破除旧的习俗,另外从科学角度可以减少污染和节约耕地但改革算不上彻底,仍然留有隐患,比如日渐离谱的坟地产行业
直到今天,清明节的精神属性还在被物质活动绑架好在改革仍在进行,变化还会继续
03,新生的
2020年清明节,国务院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于是从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领事馆降半旗,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后疫情时代,清明节春祭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活动,正在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
可是,从金字塔到写字楼,无论土地还是房产,用来盛放骨灰都是浪费资源的行为人们明知这个道理仍然趋之若鹜,大概是缺乏信仰的灵魂无处安放,需要寻一个落脚处
天津某小区内安放了近10万个骨灰盒
不过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终于为这个矛盾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方案。
云祭扫是怎么个扫法,年轻人肯定不陌生,跟云拜年差不多各大陵园的网络祭扫平台早就上架了丰富的祭品,一键烧纸钱,还可以购买磕头表情包
没有购买陵园墓地也不要紧,现在还有建立网络纪念馆的服务,一条链接发到家族群里,分分钟到齐,比线下扫墓快多了。
网络坟地产会不会形成新的风口很有可能,毕竟元宇宙炒房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去年美国分布式大陆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万一平,都赶上二线城市房价了林俊杰也在这个网站花78万买了三块虚拟土地
如果深圳龙岗万达广场建立数字孪生体的平行世界是小试牛刀,香港地产巨头新世界集团在The Sandbox上花3200万人民币投资地块,可是动真格的。一定要确保火种熄灭了,才离开!否则山火一旦引燃那事情就大了,不单止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引来牢狱之灾,那是会判刑的而不单止是拘留!。
真能在元宇宙里过清明节,肯定又是另一番体验马斯克前几天说要把人类意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上,听起来不太靠谱,但将生前影像数据保存下来却不是什么难事
《头号玩家》里再现了死去之人的儿时情景
比起对着冰凉的石碑和黑白照片烧香献花,没有人会怀疑数字世界的祭拜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只是到那时,如今清明节所剩无几的仪式感,恐怕也会进一步削弱
不过这也正常从先秦至今,清明节的祭拜方式始终朝着越来越简化的方向发展
无法简化的,只有那份跨越生死的情感和希冀。
04,结语
千百年来,以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方式不断变化的,不止是我们度过清明节的方式。
比如结婚,从前男女在天地和亲人的见证下成为一家人再后来,变成一种建立在法律层面上的契约如今甚至连法律都用不着,婚姻和生育都不再是必需品
观念的改变来自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化,同时,新事物的产生,也总伴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只要地球不停止转动,人类就得跋涉在进化的路上,改变永远不会停止
还好,我们还能在一切面目全非之前,在清明节这天短暂地停下来,去追思,怀念那些值得记住的人。清明上坟烧纸,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慰之心,这不违法又合情合理。
这大概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一块最凄婉和柔软的地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