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对此,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中西医结合系主任韩景炎认为,这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医是中国人长期适应自可是总结出来的医学体系在几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疾病防治理论和方法,在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特别是难治性环节,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和方法,明确其科学内涵,有助于促进中医健康发展韩京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日益紧密中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因为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
科学遗产
坚持跨学科融合。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何解决继承中医精髓与坚持诚信创新的关系,是中国近十年来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深入梳理和挖掘经典医籍的精髓收录了416种重要古代医学书籍的《中国古代医学丛书》出版发行积极推动中医书籍的影印和出版实施中医古籍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改善了中医古籍收藏机构的条件,提高了修复能力整理了海外中医古籍和少数民族医学文献,建设了中医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等数字化平台,为传承经典医籍精髓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中医药传承方面,鼓励经方临床应用和新药审批,鼓励揭示气虚,气滞,血瘀,痰饮,热毒,寒邪,补气,行气,活血,化痰,清热散寒等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了解和普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韩景炎表示,在政府投入,科技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要加大经方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新药审批力度,加大对中医药核心理论科学内涵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韩敬言提醒,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中医领域创造新的词汇和概念,就违背了传承的目的,这是需要克服的。
传承,要科学传承,去其糟粕,将临床有效的经典方剂和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一批优秀中医经验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对中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梅说,要坚持西医学中医,学科交叉融合只有这样,中医和现代医学才能科学有效地融合传承
陈香梅说,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按照西医的循证医学来推动中医的发展是不完全科学的。
促进创新
建立中国独一无二的新范式。
创新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瑜介绍,近十年来,通过临床和机理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COPD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和常见多发病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
诸宸院士团队揭示了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上升到90%以上,获得了肖伯格奖。
陈香梅院士的团队揭示了IgA肾病发展的新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使IgA肾病尿毒症患病率降低10.5%,疗效提高20%,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宝燕研究团队证实,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推动了针灸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受973计划支持,回答了经络腧穴特异性等一批重要的中医理论问题,推动了中医络脉,体质等新学科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
人工麝香等一批珍稀濒危药材的研究成果,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韩景炎表示,中医药创新主要是阐明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揭示其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单一成分的药物不足以调节复杂的系统和网络复方中药的多成分及其对复方系统的多靶点调节是中药的优势韩京燕表示,传统西医的创新模式不足以解决重大疾病,慢性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问题
因此,韩景炎认为,中药创新需要基于动态可视化的多学科,有组织的集成研究,临床,动物,细胞样本的多时间,多组学研究,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药理学分析,分子生物学验证等需要在中国建立一种独特的新范式,用复杂的方法研究复杂的成分,用网络调控复杂的系统
中医药创新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政府资金支持,专家团队顶层设计,企业参与要集全国之力,进行有组织,跨学科的集成研究,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平台,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创新中心等韩京燕说
最近几天,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十四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将继续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推进中医药原创理论的系统阐释和创新,阐释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核心病机,优化防治方案,加强中药新药创制和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推动发展
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发展中医,要注意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呢主抓手在哪里
中西医结合是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和中医相结合的医学体系韩景炎说,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就像从长江源头走到三峡大坝,中医有2000多年的历史——就像从长江源头走到长江口,两种医学都离大海很远
一方面,中药现代化对中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很多中医,国医大师都有宝贵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都是通过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要把它们收集起来,找出更有效的诊疗方案,尤其是在疑难病症,慢性病,急症等方面,从而给后人留下科学的宝贵财富
其次,在中医古籍整理中,需要真实可靠的大数据,为治病提供科学依据,让全世界的医务人员共享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医疗技术。
另外就是药学的发展应该利用大数据来推动新药的开发比如张仲景的经典配方不断优化,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数据,并与信息技术,基因诊断,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相结合
这要求我们在制药过程中,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在基础数据过程中,跟踪为什么和什么是有效的原则陈香梅说,今后要加强中药有效物质的原理和有效性评价研究,推动中西医结合走出科研诊断新范式
另一方面,在韩敬言看来,中医包含了现代医学尚未见到的认知,如血瘀,痰饮,气虚,气滞,寒邪,热邪等这些理论科学内涵的破解,可以推动医学的进步
是一种血瘀内出血的状态通过验血很难检测出血管中血液循环的状态瘀血可以通过中医舌的瘀点,瘀点来诊断,研制的舌微循环观察仪可以观察舌丝状乳头内毛细血管血流不畅的情况
血管闭塞后,空气供应不足,心肌线粒体ATP生成减少,心肌纤维断裂,是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强心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强心药物消耗能量,导致死亡率增加
益气活血法以中医气虚血瘀理论为基础,通过改善心肌线粒体ATP合酶和ATP含量,恢复心肌结构,改善心功能,发挥基础性作用。
当内皮细胞ATP减少时,内皮细胞的缝隙连接打开,导致血浆白蛋白和液体漏出,引起微血管周围水肿益气解郁方可以恢复血管内皮细胞的ATP含量,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缝隙,防止液体渗漏,更新了传统治疗水肿不治疗血管壁,只调节渗透压的观念
因此,中西医结合可以以气血,血瘀,活血化瘀理论为切入点,用现代科技阐明中医的原理,把中医的疗效机制解释清楚,讲明白韩京燕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